1項目概況
1.1項目簡介
本項目為新建特大型商業綜合體,地上七層,局部八層(為設備層);地下五層(局部六層),地下部分設有停車庫、設備用房,人防等。項目總用地麵積為22528.85平方米,規劃總建築麵積為213967㎡,其中地上建築麵積:107598㎡,地下建築麵積:106369㎡。建築密度:68.4%,容積率:4.55,建築綠地率:16%,停車位:1812,全設置於地下室。
項目鳥瞰圖
1.2主要經濟技術指標
關鍵評價指標情況
指標 | 單位 | 填報數據 (小數點後保留兩位) |
申報建築麵積 | 萬m2 | 21.40 |
人均用地麵積 | m2 | -- |
容積率 | 4.55 | |
地下建築麵積 | m2 | 106369 |
地下麵積比 | % | 657.50 |
透水地麵麵積比 | % | 15.25 |
建築總能耗 | MJ/a | 15191160.00 |
單位麵積能耗 | kWh/m2a | 255.6 |
節能率 | % | 67.00 |
新型熱泵空調供冷供熱總能耗 | MJ/a | -- |
新型熱泵空調比例 | % | -- |
可再生能源產生的熱水量 | M3/a | -- |
建築生活熱水量 | M3/a | -- |
可再生能源產生的熱水比例 | % | -- |
可再生能源發電量 | 萬kWh/a | -- |
建築用電量 | 萬kWh/a | -- |
可再生能源產生發電比例 | % | -- |
非傳統水量 | M3/a | 9125.00 |
用水總量 | M3/a | 710472.50 |
非傳統水源利用率 | % | 1.28 |
建築材料總重量 | t | 259287.9 |
可再循環材料重量 | t | 26543.25 |
可再循環材料利用率 | % | 10.24 |
可再利用材料重量 | t | -- |
可在利用材料使用率 | % | -- |
綠地率(住宅建築填寫) | % | -- |
指標 | 單位 | 填報數據 (小數點後保留兩位) |
申報建築麵積 | 萬m2 | 21.40 |
人均用地麵積 | m2 | -- |
容積率 | 4.55 | |
地下建築麵積 | m2 | 106369 |
地下麵積比 | % | 657.50 |
透水地麵麵積比 | % | 15.25 |
建築總能耗 | MJ/a | 15191160.00 |
單位麵積能耗 | kWh/m2a | 255.6 |
本項目以綠色低碳設計為理念,根據國家、省綠色建築的相關政策標準、規範文件,以《綠色建築評價標準》GB/T50378-2006為評價基礎,結合國家綠色建築一星級的相關要求與項目的實際特點和需求,達到國家綠色建築設計階段一星級的相關要求。
2 主要綠色建築技術
表 2.2-1 項目主要綠色建築指標
項目 | 技術名稱 | 技術措施內容 |
節能與室外環境 | 景觀綠化 | 綠化物種選擇適宜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,且采用包含喬、灌木的複層綠化。 |
公共交通 | 場地交通組織合理,到達公共交通站點的步行距離不超過500m。 | |
節能與能源利用 | 高效照明燈具 | 地下變配電室內采用杆吊式雙管熒光燈具,其他設備用房、走道采用壁掛式或吸頂式燈具。地下室所有燈具均應采用防潮型燈具。所有照明均采用Ⅰ類燈具。 |
采用節能設備與係統。 | 本項目熱源方案采用電製冷+燃氣常壓熱水鍋爐+換熱機組供冷供熱方案。空調係統均采用單風道低風速全空氣空調係統 | |
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| 節水器具 | 坐便器均為節水型潔具,潔具的五金配件應配建設部指定的節水型產品。所有公共衛生間內的洗手盆、蹲便器、小便器的水嘴均采用光電感應控製(幹電池直流電源)。 |
中水利用係統 | 本工程處理對象為西安群光廣場日產生的盥洗廢水,不含衛生間的衝廁廢水。項目地點位於西安市西一路與南新街交叉口——西安群光廣場地下二層,日處理量為25m3/d,處理後的中水回用於綠化、道路衝洗。 | |
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| 可在循環材料利用 | 本項目可循環材料使用率為10.24%。 |
采用預拌混凝土、預拌砂漿。 | 項目所使用的現澆混凝土全使用預拌混凝土,所有砌築及抹灰砂漿全部為商品砂漿。 | |
采用靈活隔斷 | 建築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采用靈活隔斷,減少重新裝修時的材料浪費和垃圾產生。 | |
室內環境質量 | 采光、通風、維護結構保溫隔熱等設計 | 建築維護結構采取有效的隔聲、減噪措施。主要功能空間的的噪聲級在閉窗狀態下滿足《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範》GB50118-2010的相關規定。 |
運營管理 | 智能化係統設計 | 通信係統、綜合布線係統、有線電視係統、安全防護係統、背景音樂及應急廣播係統、停車場管理係統、樓宇自控係統、火災自動報警係統。 |
能耗監控係統 | 能源管理係統采用三層結構設計,分別為應用管理層、通訊網絡層和設備層 |
3.項目綠色建築亮點技術應用分析
3.1節地與室外環境
(1)景觀綠化
綠化物種選擇適宜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,且采用包含喬、灌木的複層綠化。
選用適合西安地區氣候的鄉土植物,主要有香樟、獨幹桂花、桂花、銀杏、國槐、海桐球、紅葉石楠球、丁香、垂絲海棠、梅花、紫葉李、紫荊、紫薇、紫竹、紅葉石楠、金邊黃楊、小葉黃楊、金葉女貞、麥冬等。
滿足“5.1.9 綠化物種選擇適宜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,且采用包含喬、灌木的複層綠化。”
(2)公共交通
項目周邊交通概況:建設項目位於西安市新城區,東臨炭市街,南臨東大街,西臨南新街,北臨西一路。項目距西安市市中心(鍾鼓樓)約0.6km,距離小寨商業圈約4km,水、電、燃氣、通訊、市政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齊全。項目南側為東大街,西側為南新街,距離地鐵2號線鍾樓站僅0.6km,交通便利。
項目交通組織概況:項目用地較為規整,主入口設置在道路中間,能有效避免城市路口對項目的影響,出入口采用人車分流設計,行人流線可通過主入口直接進入,車行流線則通過地下車庫入口進入車庫,避免對人行流線產生幹擾。本項目建築出入口步行至公共交通站點距離不超過500米的有兩個,分別是端履門和菊花園,共有29條公交線路。
滿足“5.1.10 場地交通組織合理,到達公共交通站點的步行距離不超過500m。”
公共場地交通圖
3.2節能與能源利用
為了降低建築能耗,本項目綜合采用節能外圍護結構(LOW-E玻璃、保溫隔熱屋頂,保溫牆體等)、節能空調機組、節能照明(自然采光、節能燈具)等,使建築滿足要求。
(1)高效照明燈具
a,主要燈具:地下變配電室內采用杆吊式雙管熒光燈具,其他設備用房、走道采用壁掛式或吸頂式燈具。地下室所有燈具均應采用防潮型燈具。所有照明均采用Ⅰ類燈具,照明回路均設 PE線。
b,控製策略:部分場所(宴會廳、影院放映廳等)的照明采用集中控製(利用 i-bus智能照明控製係統)。
(2)采用節能設備與係統。
商場空調係統:空調係統均采用單風道低風速全空氣空調係統;組合式空調器(除平時空調送風外兼過渡季節送風),過渡季節排風風機均設於排風機房內。空調送風風道敷設於吊頂內,采用雙層百葉風口送入室內。回風經百葉風口,回風風道集中回至空調機房,新風從外窗或外牆直接引入,排風由排風機排至豎井至室外。排風管兼排煙風管。
影院空調係統:、空調係統均采用采用單風道低風速全空氣空調係統;空調送風風道敷設於吊頂內采用ATKP大空間自動擴散風口送入室內。回風經百葉風口回風風道集中回至空調機房,新風從外窗或外牆直接引入,排風經排風機排至室外,空調回風風管兼作火災時的排煙補風管;放映機房空調係統采用全新風直流式空調係統。新風機采用吊頂新風機。排風為放映機房本身的排風係統。
餐飲空調係統:空調送風風道敷設於吊頂內。風口設置:送風口:大空間采用ATKP大空間自動擴散風口,小空間采用雙層百葉風口。回風口:均為單層百葉風口。回風風道設於吊頂集中回至空調機房,新風從外窗或外牆直接引入,排風機安裝在排風機房內兼作火災時的排煙風管。
滿足“5.2.11全空氣空調係統采取可實現全新風運行或可調新風比的措施。”
3.3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
(1)節水器具
本工程衛生潔具由建設單位與設計共同確定。坐便器均為節水型潔具,潔具的五金配件應配建設部指定的節水型產品。所有公共衛生間內的洗手盆、蹲便器、小便器的水嘴均采用光電感應控製(幹電池直流電源)。節水率達到10%以上。
滿足“5.3.4 建築內衛生器具合理選用節水器具。”
(2)中水利用係統
本項目有自建中水利用係統(設計量為25m³/d)。處理對象為西安群光廣場日產生的盥洗廢水,不含衛生間的衝廁廢水。項目地點位於西安市西一路與南新街交叉口——西安群光廣場地下二層,日處理量為25m3/d,處理後的中水回用於綠化、道路衝洗。
經過對本項目進出水水質和水量的分析,本項目處理水量較小,汙染物進水濃度不高,主要去除CODcr、BOD5、NH3-N等汙染物,可生化性較好,結合分析國內外常用、成熟的小型生活汙水回用處理技術,我公司推薦MBR膜—生物反應器作為本項目的核心處理單元。
滿足“5.3.7 綠化、景觀、洗車等用水采用非傳統水源。”
3.4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
(1)可再循環材料的使用
建築中可再循環材料包括兩部分,一是使用的材料本身就是可再循環材料,二是建築拆除時能夠被再循環利用的材料。可再循環材料主要包括:金屬材料(鋼材、銅)、玻璃、鋁合金型材、石膏製品、木材等。
根據《綠色建築評價標準》中7.2.12條對建築可循環材料的要求:“在建築設計選材時考慮材料的可循環使用性能。在保證安全和不汙染環境的情況下,可再循環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築材料總重量的10%以上。”本項目在設計過程中考慮選用具有可再循環使用性能的建築材料,實際施工中使用再循環材料,並考慮再循環使用材料的安全問題和環境汙染問題。本項目可再循環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築材料總重量的比例10.24%>10%。
“7.2.12采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。”可得8分。
可再循環材料示意圖
(2)采用靈活隔斷
本項目是集商業、影視、娛樂、餐飲、休閑及地下停車場為一體的大型商業綜合建築,其中商業部分均設置為大開間,非靈活隔斷麵積/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總麵積=14.41%<70%,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采用靈活隔斷的比例85.59%。
3.5室內環境質量
采光、通風、維護結構保溫隔熱等設計
本項目采光、通風、維護結構保溫隔熱等設計要求均滿足《綠色建築評價標準》GB/T50378-2006中相關要求。對建築維護結構采取有效的隔聲、減噪措施。主要功能空間的的噪聲級在閉窗狀態下滿足《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範》GB50118-2010的相關規定。
3.6運營管理
能耗監控係統
本項目設計階段使用BIM技術,通過BIM在各個階段的多專業協同作業,避免各行業項目信息出現“不兼容”現象。如管道與結構衝突,各個房間出現冷熱不均,預留的洞口沒留或尺寸不對等情況。使用BIM進行綜合協調變更及返
工。
能耗監控係統圖
4.綠色建築設計的思考
(1)本項目作為商業建築,由於建築功能的需求,在建築室內自然通風方麵存在一定的不足,綠色建築需要在建築全壽命周期內考慮建築舒適度的需求,可從建築設計方案出發打破傳統的商業設計模式,采用沿街式等有利於提高建築舒適度的新型商業結構,力求達到綠色建築的設計要求。
(2)本項目可進一步優化建築形體,通過使用裝飾和功能一體化構件,利用功能構件作為建築造型的語言,可以在滿足建築功能的前提下表達美學效果,並節約資源,盡量避免不規則形體的出現,不使用沒有任何功能的純裝飾性構件,滿足綠色建築節約資源的要求。